前恭后倨,这是一个流传于古代的成语。它源自《汉书·芮芸传》中“前恭后倨”的描述。“前恭后倨”意为前面卑躬屈膝,后面趾高气昂,形容人或事物态度反复,轻贵重贱不分,由此导致恶劣结果。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关于前恭后倨的故事——洛阳纸贵。
开端
由于唐朝的汴京,真正的聚宝盆之地,这里聚集了各路文化人。其中,碧霞元君梁公权,元稹,韩愈,曹雪芹等才子,都带着神仙游历汴京的梦想而来。不过,在沉浸在文化氛围里的他们忽视了一点——漫天透着着浓浓的铜臭味。如同秋风送爽,阳光清爽,勾起千年的记忆,想必大多数人都能猜出,这是经由运河漂洗废纸产生的浓烟。
洛阳纸贵之产生
幸好,此时中国有一个城市,它能给那些想来淘金的文人们提供一个绝好的机会。这个地方就是洛阳。在那里,有着一个市场叫做“翰林坊”,这里是唐朝降生《红楼梦》和其他很多著名文字的郑码头。这里也因为卖纸而闻名,由于产纸所用的桑树在治理黄河过程中被砍,翰林坊便成为全国最大的废纸回收站。梁公权,李商隐等文人都被这里巨大的商机吸引了过来。
前恭后倨
当然,这个商机很快被贪婪者所发现。后来出现了一批人,他们开始往纸浆中掺杂麦秆,棉章,石灰等不法物,生产出的纸张看上去和原来一样,但质量下降了很多。同时,这些商人也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规则,他们打压直接面向人民百姓的小店,硬挤出其他小商贩。就这样,生意变得越来越黑暗,有很多文人连声哀叹:“以前做文人很不容易,现在卖纸更难做。”
结尾
洛阳纸贵这个优秀的发明,最终被贪婪和无良的商人所毁灭。这个故事也深刻告诉我们:前面卑躬屈膝,后面趾高气昂是永远行不通的。这个起源于唐朝的故事历久弥新,一次次地唤醒着年轻人应该有的价值观念。